【园动力-悦读】我和我的家乡 征文专题展示

2024-05-10

1.png

导语

苏轼在《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说,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故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是承载着独一无二的回忆的地方,也是每个人最深的依恋所在。  

园区积极响应“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我和我的家乡”征文活动,各基层支部踊跃投稿,纸页传情,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和家乡发展、变化、交融的生动故事娓娓道来,记录成长和奋斗的幸福与收获,书写浓厚家国情怀。

在此,我们将“学习强国”平台录用的优秀征文进行专题展示,美文共赏,美美与共,本期带来的是长三角公司党支部王逸睿作品:《乡情宛在水中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的诗颂,与“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的朗朗书声交织;悠长的水脉与文脉,共同编织着我成长的经纬。青浦,一座依水而生的城,丰盈的水脉构成了它主要的景观特质,也雕琢着青浦文化独特的风貌。在这方我所生长的土地上,有纵横交织的细流,也有清澈如鉴的湖泊。我从小的记忆离不开青浦的水。白日里我在河堤上飞跑,吹开芦苇蓬松的绒毛,夜深时我躺在床上,有乌篷的小船一晃一晃,摇进我的梦里。  

在那所有的河流中,与我感情最深的当属淀浦河。它穿过城区中心地带,住在周围的人们清晨傍晚时总爱沿着河堤走一走,聊聊天,唠唠家常,这条河由此热闹起来。我自小在淀浦河畔长大,是故对童年的追忆里总是有这条河的存在。春天里淀浦河的两岸极美极美,海棠与桃花层层叠叠的花瓣舒展开来,染出一片柔嫩而鲜活的颜色,紫藤开了满架满地,一嘟噜一嘟噜的甜香的花串垂下,与宗璞笔下的紫藤萝一样让人在喜悦里生出一种感动。我在河畔的秋千上,看着水缓缓地涨起,没过了对岸的石头滩。

2.png

夏天里,河中央摸螺蛳的小舟缓缓荡过,载西瓜的船泊在岸边,老板在船上仰着头,大声地同顾客讲价。秋天芦花在风里飘,孩子为了追一片好看的黄叶在风里跑。冬天,河面上飘了几块薄薄的浮冰。我撑起伞,走出家门,走向校园,走着走着就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四季;走着走着,曾经稚幼的孩子,也在慢慢地成长。我的初中校园同样坐落于河畔,从窗口望去,就能望见那安安静静的流水。它似乎一直是那样安安静静的,哪怕来了台风也没见过它呻吟咆哮,顶多和雨点高高兴兴地合奏一曲,也是恰到好处的,不会过分,更不会失态,像是一位智者,极为清晰地知道自己从哪来,要去哪里,不会因为外在的什么东西而耽误自己,书本当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些抽象的道理,竟也有了具象的化形。  

而随着我的成长,记忆中的淀浦河,也在不知不觉地悄悄改换面貌,伴随着日日朝阳的初升,从过去那副永远古井无波似的面容改换了青春朝气的新颜。在市政规划下,围绕着淀浦河、油墩港、上达河和西大盈港等四条共约21公里骨干河道建成一座“环城水系公园”,在规划上形成了“一环、四纵、八核”的空间布局,利用青浦得天独厚的河网资源优势,以独具匠心的设计勾勒出一条美丽的水城“金腰带”,成为一座青浦兼顾生态水景、休闲旅游、健身运动、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城市景观公园。骑单车顺河堤而下,丰茂的绿植葱葱郁郁迎面而来,其间坐落着一座座精巧而富有设计的暖心驿站,囊括了市民文化、运动、社交、德育等多方面功能性。水城门、青溪园、水韵广场、如心公园等地标为河流所联结,仿佛项链上熠熠生辉的蚌珠,吸引着游人前来赏玩、打卡。沿着河堤而下,顺次经过赛艇码头、青溪园、梦蝶岛等。青浦的历史人文在面前缓缓展开:青溪园处处透露古朴韵味,万寿古塔、知道书院、九曲长桥精巧错落,假山凉亭与波光粼粼的镜云湖相映成趣。书院深处,时不时传来江南丝竹的雅韵,上了些年纪的江南古典乐器演奏者相聚于此,为在此游览休憩的人们演奏一曲……

3.png

淀浦河畔,蒹葭尤在。而这座城和城中人们蓬勃的朝气与生命力,正为我所熟悉的河流赋予崭新的面容。在这方已流淌过岁月的河水,如今更被丰厚了幸福与温暖的内涵,更是我心目中“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温暖家”的生态画卷。让从小听着波声入梦的我们,更能走得进绿、靠得近水、留得住乡愁;也让那些慕水而来的远客,在此看到了“诗与远方”。

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