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轻踏斑驳沧桑的石桥,跨越流波宛转的时光,古练塘人喊马嘶的峥嵘岁月已偃旗息鼓,碧波如洗的三里塘涤去历史的尘埃。这隅静卧在江南的古镇犹带古朴风韵,向我们款款而来。都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练塘,这方哺育出一辈又一辈淳善乡民的土地,用它月下的捣衣声、茭白叶的清香、悠远的田山歌,牵萦着无数游子的梦魂。
园区积极响应“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我和我的家乡”征文活动,各基层支部踊跃投稿,纸页传情,书写记事以来家乡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录与家乡共同成长、进步的喜乐故事,讲述绵延不绝的乡愁牵绊,也将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美好理想蕴藏于字里行间。
在此,我们将“学习强国”平台录用的优秀征文进行专题展示,美文共赏,美美与共,本期带来的是经发公司党支部戴梦洁作品:《水韵悠长,岁月留香:我和我的家乡青浦练塘》。
家乡,那是一方镌刻在心板上的水墨画卷,是灵魂深处永恒的诗行。我的家乡,便是那坐落在江南水乡之畔、承载千年文脉的青浦区练塘古镇。它如一首未完待续的长歌,吟唱着历史的回响,也见证着我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每一步脚印。练塘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传承,以及我与家乡之间绵延不绝的情感牵绊,记录成长的足迹、奋斗的幸福、收获的喜悦、责任的担当与情感的珍贵,寄寓深厚的根脉乡愁,激励更美的追求。
水韵练塘:历史与传说的交织
练塘,这座千年古镇,旧称章练塘,名字源于一则古老且引人入胜的传说。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英豪辈出。东吴大将周瑜,以其智勇双全、决胜千里而名震天下。据传,他为操练水军,选择此地开凿出能容战船的巨大池塘。塘水浩渺,战舰列阵,铁甲铮铮,战旗猎猎,一时之间,练塘成为了东吴水师的训练基地,承载着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重任。古镇因此得名,而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也为练塘烙下了深深的军事印记,使之在江南众多水乡中独树一帜。
千百年来,这片土地浸润在水的滋养中,以河为脉,以桥为骨,孕育出独特的水乡韵味。练塘古镇的灵魂,无疑是那条俗称“三里塘”的市河。它宛如一条碧玉腰带,自西向东贯穿古镇,将两岸的民居、商铺、古树、小桥串联成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水墨画。鸟瞰之下,木屋临水,瓦檐错落,倒影斑驳,恰似一幅镶嵌在碧波中的立体刺绣。河面之上,乌篷船悠悠荡荡,船夫轻摇船桨,划破水面的平静,留下一道道长长的波纹,那是生活节奏的慢板,也是岁月静好的写照。
古韵练塘:桥影与石径的交响
古镇的古桥,是时光的守望者,静默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练塘的桥,形态各异,风格独特,它们既是实用的交通设施,又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见证。三座古桥如三颗明珠镶嵌在水网之上,其中一座宋代遗珍尤为引人瞩目。这座桥历史悠久,结构精巧,历经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尽管它正处在维修之中,围栏、石阶上覆盖着施工材料,但这丝毫未能削弱其庄重古朴的气质。待修复完成,它将以崭新的面貌继续承载行人脚步,延续千年古桥的生命力。

漫步在练塘古镇,石板铺就的小径仿佛在低语历史的絮语。那些被岁月磨砺得光滑圆润的石板,每一块都仿佛蕴含着一个故事,一段回忆。小径两旁,老宅古朴,白墙黛瓦,木窗花格,无不透露出江南建筑的独特韵味。推开一扇扇吱呀作响的木门,步入幽深的庭院,仿佛可以听到历史的回音,触摸到时光的温度。
生活练塘:烟火与民俗的交融
下塘街的河水,绿中带浑,那是生活最真实的注脚。沿岸人家从古到今的生活情景如画卷般展开:妇女们在河边浣洗衣物,棒槌声此起彼伏,那是生活交响乐的打击乐章;老人坐在竹椅上垂钓,一竿一线,静待鱼儿上钩,那是岁月静好的独奏曲;孩子们在浅水区戏水嬉戏,欢笑声、溅起的水花,构成夏日最动人的音符。零星的杂物漂浮其间,那是日常生活的琐碎痕迹,也是水乡生态的一部分,它们与清澈的河水、悠闲的水鸟共同构成了练塘特有的水生态景观。
练塘,以茭白闻名,这种水生植物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编织出了独特的民俗文化。那些巧手的长辈们,用茭白叶编织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如篮子、提灯、装饰品等,它们不仅是实用的生活器具,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承载着练塘人的智慧与匠心。每年的茭白节,更是全城欢庆的盛事,人们载歌载舞,展示茭白编织技艺,品尝茭白美食,共话丰收喜悦,浓厚的乡土气息与人文情怀弥漫整个古镇。

亲情练塘:记忆与思念的港湾
记忆中,外婆的笑容永远定格在练塘的水巷之间。她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曾无数次抚过茭白叶,编织出生活的温馨与甜蜜。那些夏夜,我们围坐在后门河边,听外婆讲述练塘的往事,看萤火虫在水面上翩翩起舞,感受微风带来的清凉。虽然外婆已离世,但每当漫步在古镇的老街上,似乎仍能感受到她的气息,那是一种深深的怀念,一种对亲人、对故土无法割舍的情感牵绊。
成长练塘:奋斗与收获的篇章
我在练塘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那时的我,常流连于陈云故居那临水的木屋群落。陈云,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的精神风貌与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故居内陈列的文物、照片、文献,如同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我在幼年时期便对家乡的历史有了初步的认知,对先辈们的奋斗历程产生了深深的敬仰。这些经历,无疑在我心中播下了热爱家乡、尊重历史、崇尚奉献的种子。

随着年岁增长,我离开了练塘,来到了青浦镇生活,开始了求学、工作的旅程。然而,无论身处何方,家乡的情结如同一粒神奇的种子,悄然植根心底。它在不经意间破土而出,以翠绿的嫩芽提醒我,根脉所在,乡愁永驻。每一次回到练塘,无论是走在熟悉的石板路上,还是品味那久违的茭白佳肴,都是对家乡深情的重逢,是幸福的回味,是收获的喜悦,更是对责任与情感的深深感悟。
乡愁练塘:根脉与追求的咏叹
家乡,是我人生的起点,也是我情感的归宿。它赋予我淳朴的人性,教会我坚韧的品格,激发我追求美好的决心。无论未来的道路如何曲折,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那人那事,都将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前行的路。那一份绵延不绝的乡愁,既是我心中永恒的风景,也是激励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力量源泉。因为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家乡,永远是我魂牵梦绕的诗与远方。
练塘,这座千年古镇,以其独特的水韵、古韵、生活韵、亲情韵、成长韵和乡愁韵,塑造了我生命的底色,滋养了我的精神世界。它是我情感的栖息地,是我灵魂的故乡。无论我走得多远,飞得多高,练塘,你始终是我心中最美的画卷,最深的牵挂,最浓的乡愁。愿你的水更清,桥更古,人更亲,文化更醇厚,愿你的明天更加美好,愿我能常回家看看,让那份深深的乡愁,化为前行的动力,激励我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出更精彩的故事,追寻更广阔的天地。因为,我深深地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家乡,你永远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港湾,最深情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