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浓厚的节庆氛围总会牵动游子的心绪,让远离故土的人们在熟悉的乡韵中酝酿怀想。又一年端午佳节,青翠的箬叶、甜香的糯米、斑斓的香囊,共同演绎着青浦色味俱全的端午时景,为生于兹长于兹的人们镌刻下浓墨重彩的记忆。
园区积极响应“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我和我的家乡”征文活动,各基层支部踊跃投稿,纸页传情,书写记事以来家乡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录与家乡共同成长、进步的喜乐故事,讲述绵延不绝的乡愁牵绊,也将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美好理想蕴藏于字里行间。
在此,我们将“学习强国”平台录用的优秀征文进行专题展示,美文共赏,美美与共。
本期带来的是中纺城党支部刘一喆作品:《忆青浦,品乡韵》。
我的家乡青浦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地方。它位于上海市西部,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马上就要端午节了,又可以吃到我最爱的家乡粽子。
以前,每到端午节这一天,青浦地区端午节几乎家家都裹粽子,一是纪念屈原,二是端午节恰逢农忙时节,农民外出劳作,带上粽子当午餐,既方便又耐饥。
青浦人传统包粽子,是用本地栽种的粽叶包裹,稻草包扎,呈长枕头状或金字塔形。粽叶和稻草的配合,最大程度释放了粽子煮熟后的清香味儿,等粽子煮熟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解开稻草扎,剥开粽子叶,粽子里藏着酱油色的糯米,红红的粽肉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粽香。如果是咸蛋黄肉粽的话,里面还会加入两颗咸蛋黄,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端午时节,家里包了一大把粽子,总要送亲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为谢意送给我们。因此,在端午那天,我家总有从外婆,各个亲戚家带来的吃不完的粽子。
小时候,奶奶总喜欢在我吃粽子时给我挂上香袋,香袋缝制非常漂亮,五颜六色,缝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香袋中缝裹着雄黄、艾叶、冰片、藿香、苍术等香料。听奶奶说,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小时候的我吃完粽子后肯定带着香袋跑到湖边跟大伙儿一起看赛龙舟,可能不仅仅为了凑个热闹,也想炫耀一下我的新香袋吧。

而如今,奶奶不在身边,我每年还是会去买个青浦朱家角的阿婆粽,尝尝小时候的味道,然后开车到湖边,希望能赶上个好运能看到赛龙舟。虽然往往事与愿违,但哪怕静静走在湖边,吹着刚刚好的清风,欣赏着美丽的“蓝色珠链”,也能令我身心舒缓下来。偶尔想起儿时的记忆,嘴角也不经意的上扬起来。

我爱我的家乡青浦,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儿时的记忆和美好。我在这里成长,也见证了它的发展与变革。举办进博会、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家乡正变得越来越好,我也努力为青浦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