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乡村调研小记(总结) 2024-04-18

一、调查情况总结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的背景下,为总结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落实《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上海市村庄设计导则(2020)》、《上海市郊野乡村风貌规划设计导则》等文件要求,进一步优化乡村风貌、提升乡村品质、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区规划资源局会同区农业农村委、金泽镇人民政府及青浦区城市规划协会等技术单位共同开展青浦区乡村风貌及功能提升课题研究工作,汲取其乡村规划建设的优秀经验。

课题研究组通过对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震泽镇众安桥村、平望镇庙头村,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姚庄镇沉香村、姚庄镇北鹤村,昆山市锦溪镇计家墩、锦溪镇顾家浜村、锦溪镇朱浜村共3地9村的考察调研、座谈交流,关注乡村建设中“田、水、路、林、村”风貌要素设计要点、公服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建房、集中居住、产业引入及村庄运营等重点问题,汲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乡村规划建设的优秀经验,为后续青浦区的乡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二、指导思想及原则总结

经过总结,各村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指导思想及原则主要包括以下5点 :

1、坚持绿色发展、科学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始终存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优先领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立足于生态优势,以绿色发展、科学发展为引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走乡村绿色、科学发展之路,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2、坚持系统思维,科学规划。乡村振兴包含农业、农村和农民,要求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等要素上实现均衡性、全面性发展,需要立足系统思维,坚持科学规划。运用系统思维助力乡村振兴,整合乡村振兴中的顶层设计、目标导向、思维革新,借助系统的协同性统筹乡村振兴的整体布局和各要素耦合发展,以系统的目的性原则明晰乡村振兴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向;以系统的动态开放性赋能乡村振兴的思维方式革新,从而融合乡村振兴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撑,挖掘乡村振兴中的资本、技术和市场功能,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摸清乡村全域全要素资源本底,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构建“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体系,推动土地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 

3、坚持基层导向,激发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乡村振兴战略重在基层组织、重在基层群众,如何在乡村振兴中谋发展、为群众谋福祉离不开基层组织的正确带领和村民的积极响应及配合。要抓好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党务干部和党员队伍建设,落实基层干部专业化管理,努力提升农村“带头人”富民强村的能力水平;把基层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重大任务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协会合作社等要应建尽建,并坚持系统谋划、融合发展的理念,推动产业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围绕群众需要,深化为民服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类基层组织要积极作为,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回应村民“急难愁盼”,用心办好民生实事,有序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农房改善等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村民的积极性。

4、坚持调查研究,查找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广大党员干部身处乡村振兴主战场,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让调查研究成为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主抓手。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要求真务实,深入一线。党员干部要深入田间地头、屋场院坝,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全面掌握乡村情况、摸清群众“急难愁盼”,确保乡村振兴的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发现、思路在一线研究、成效在一线检验。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要多管齐下,见微知著。对于调查研究,既要涵养“解剖麻雀”的工作态度,由小及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突出典型问题;也要注重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重视听取各方意见,用好比较分析、综合分析的方法,全面重视问题,避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

5、坚持执行落实,一张蓝图干到底。乡村振兴,需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各市、区积极对接落实国家、省乡村振兴规划战略,按照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原则,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的理念,编制反映符合乡村实际的具体规划。在持续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规划引领,明确乡村发展底线、理顺规划体系、重构空间规划秩序、形成空间规划“一张蓝图”、建成运行“多规合一”的业务协同平台,通过“多规合一”破壁垒,“一张蓝图”绘发展。广大干部职工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坚决扛起建设宜居宜业美好乡村的历史使命,以心无旁骛、一抓到底的态度干工作,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抓落实,按照“蓝图”因地制宜、试点先行、分类施策,深入基层一线,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产业融合发展、“田、水、路、林、村”风貌要素打造、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农民建房等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保证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优秀做法总结

科学规划是乡村合理有序发展的依据;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生态宜居是提高乡村发展质量的保证;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治理有效是乡村善治的核心;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9个乡村在村庄规划、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六个方面的优秀做法具体如下:

3.1 科学编制乡村规划,战略引领乡村振兴。

1)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筑牢乡村振兴基石。乡村振兴,需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强化规划引领,明确乡村发展底线、理顺规划体系、重构空间规划秩序、形成空间规划“一张蓝图”。比如,昆山市锦溪镇顾家浜村、朱浜村以规划先行为切入点,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当地自然资源部门指导下,以“参与式”规划模式开展规划编制工作、以公众参与为核心,使规划成果融合专业技术、农民意愿和地方实际情况。顾家浜村因地制宜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昆山市锦溪镇·顾家浜村村庄规划》,规划将其建设成为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江南水乡宜居新村;朱浜村以实用性村庄规划《昆山市锦溪镇·朱浜村村庄规划》为依据,发展模板为特色突出、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交通便利的以优美湖荡风光和砖窑文化为特色的江南“文化新村”。通过规划引领村庄设计、推动产业发展、完善配套设施、助力风貌提升,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2)聚焦重点规划内容,科学引领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重点聚焦保障产地用地需求、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民建房等方面的规划内容,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一是保障产业用地需求。各村庄基于编制乡村规划契机,主动对接基层和企业,聚焦乡村产业发展方向,明确产业用地需求,确定合理用地面积,及时提供用地规划条件。通过不断优化用地结构,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积极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地,并预留部分专项用地计划指标以保障未来其他产业项目发展。二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与城镇统筹布局,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完善相应文体、教育、医卫、商业、公用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各年龄段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三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各村庄在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环卫、照明工程的设施上进行重点配置,因地制宜实施和推进农村亮化、绿化、净化和硬化等工程建设,促使农村电网、路网、水网、排污管网、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通过新建改建和完善升级等系列措施,为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奠定良好硬件基础。

(3)严格落实规划要求,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各村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摸清乡村全域全要素资源本底,强化规划引导、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要求,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推动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比如,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围绕“地、田、房”,全力推进“三全”工作,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念活“土地经”。通过全域土地整治,盘活存量土地,整合闲置土地,优化建设用地。通过全域农田流转,发挥规模效应,提升农田效益,拉动农旅开发。通过全域农房集聚,改善农居条件,提升村庄布局,提高节地水平。通过“三全”工作,解决现状农村居民点分布碎片化及粗放利用问题,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实现集中集聚利用、建设用地布局优化,生产空间集约高效。昆山市锦溪镇计家墩村强化规划引导,支持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产业发展,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进村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服务设施,实现昆山旅游度假区活化乡村-归园生活示范区建设。

3.2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产业兴旺发达。

(1)发展本土优势产业,实现多产业深度融合。在乡村产业发展上,注重本土优势产业发展及特色IP打造,各村基于本村特色,发展包括:桃、桔等农产品,民宿、餐饮、产业园区等特色产业,使乡村产业从生产型向服务型延伸,实现多产业深度融合,构建了体现乡村气息、承载农村价值的现代乡村产业体。比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基于本土“江村文化”,建设“江村”品牌,运营系列江村文化园、江村文化礼堂、江村市集等特色“江村”项目,形成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江村客厅”产业园区。嘉善县姚庄镇沉香村基于本土柑橘产业、提炼“江小橘”品牌,从“特色种植”升级成“农旅融合”,延伸产业链,发展柑橘联动产业,以传统柑橘产业、乡村景观、亲子旅游为基础,形成研学教育、田园乡创、亲子度假等多功能农文旅综合体“江小橘”艺术村。嘉善县姚庄镇北鹤村基于本土黄桃产业、提炼“浙北桃花岛”品牌,围绕黄桃种植和沉香荡发展农文旅产业,延伸黄桃产业链、打造集农俗游赏、农耕文化展示、休闲观光游览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区。昆山市锦溪镇朱邦浜村基于本土砖窑产业,建设“淀西砖瓦二厂”、“祝甸砖窑文化馆”、原舍·祝甸砖窑主题民宿、砖窑遗址公园等特色产业项目,形成农文旅综合体。

(2)创新产业经营模式,丰富创业产业类型。在农村生产经营体系上,通过整体运营、引入第三方公司、农村集体资产盘活、产业招商,构建了更具组织化的农村产业经营体系,培育的新型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提供更加广阔的农村创业创新平台,丰富创新创业产业类型。比如,吴江区平望镇庙头村村上·长漾里项目选取了后港村的整片区域,集中改造原来村落中沿河两侧的26栋房屋,进行片区一体化打造,建设乡村shopping mall。通过产业招商,聚合20余个生活方式品牌,以乡村创生为引领,形成包括公共服务、欢聚空间、体验公坊、乡村研学、乡野住宿、户外生活、美式休闲等7种不同类型的业态,使长漾里成为有得玩、有得吃、可体验、住得下、还能晒的近郊乡村shopping mall。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规划安排建设用地盘活项目14.06公顷、新增农村产业建设用地0.95公顷,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构建全域景区村庄。整体规划打造以甜蜜为主题的景区村庄,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形成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体系,规划形成生态农业旅游片区、生态旅游功能区和智能制造产业区三大产业片区,推动全域旅游格局构建,并通过“飞地抱团”项目建设中德生态产业园,吸引9家欧美优质企业入驻,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昆山市锦溪镇计家墩村通过结构化整合重新激活农村宅基地,打造创客民宿集群,丰富村庄产业业态。以“乡村生活共创集群”为总体定位、以创新创客的民宿集群为载体,广聚人才、汇集资源,规划实施计家墩理想村项目,围绕“乡村+旅游”“乡村+农业”“乡村+民宿” “乡村+体育” “乡村+亲子” “乡村+康养”六大模式配套片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涵盖30余类业态,其中特色民宿20余个,形成集聚民宿集群、特色餐饮、展览文化、手工体验等多种业态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3.3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实现生态宜居目标。

(1)整体打造村庄风貌要素,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各村利用清新的田园风光、恬静的自然环境、洁清的水气土壤等自然资源优势,加快生态元素与农业旅游、乡村康养、健身康养等的有机融合,注重对于“田、水、路、林、村”等村庄风貌要素的整体打造。比如,昆山市锦溪镇顾家浜村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其依托于原有优美自然的生态格局,利用现有农田、鱼塘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区和高效养殖区,对田埂、路边、河道等进行整治,塑造景观农田、打造绿化节点、美化滨河环境,形成“水田乡间、流水人家”的整村风貌。嘉善县姚庄镇沉香村围绕“村点出彩”,开展精品亮点打造行动;围绕“沿线美丽”,开展沿路沿线提升行动,明确美丽乡村风景线的主题风格定位,加快推进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围绕“面上洁净”,开展城乡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大力普及生活垃圾分类,最终实现“村点出彩、沿线美丽、面上洁净”的美丽乡村沉香村示范村打造。嘉善县姚庄镇北鹤村以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为突破口,从自然、人文、产业、建筑、水系、绿化、菜园等多方面实施乡村环境治理、突出村庄个性和特色挖掘,实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2)注重农民建房管控引导,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比如,昆山市锦溪镇顾家浜村、朱浜村对农民建房进行严格管控,对农房户型进行统一引导。两村根据其村庄规划,按照原址翻建、异地迁建、预留三类宅基地三种类型对村庄布局进行调整,梳理出闲置宅基地、空闲未利用地等用于保障村域产业发展、公服设施、基础设施等需求,优化村庄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促进村庄建设用地集约节约高效利用。按照相关翻建政策进行宅基地翻建的严格管控,通过图则确定规划宅基地四至范围坐标和编号,预留宅基地发展区域和空地,分区域进行宅基地管控图则编制,明确宅前屋后场地权责,并对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进行优化,有序引导宅基地周边空间的利用和村庄环境的美化提升。针对户型,规划中提供三种占地约135㎡、建筑面积约278㎡的设计户型供村民选择,并对建筑色彩、材质等风貌要素进行统一引导。规定新建农宅设计,要融入地方特色、乡土特色,强化风貌控制,建设绿色生态、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江南水乡新村。

3.4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乡风文明建设。

(1)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一村一品”特色IP。各村立足乡村实际,深入挖掘本村的传统建筑、农工业遗迹、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物质文化资源,和传统产业特色、民族节庆等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打造各村特色文化IP,实现“一村一品、独村独美”。比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基于“江村文化”,提出“江村”品牌,建设聚力打造以文化为核心、系统运营为支撑的“中国·江村客厅”,形成“江村”文化品牌,加速提升乡村振兴显示度。吴江区平望镇庙头村以吴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望辣酱、江南米文化等为基础,深度研发形成IP,利用“酱作文化”打造酱作文化园 、“稻作文化”打造米约中心,通过文化赋能场景;基于长漾里在地文化,以二十四节气时令为时间轴,村上开发了“长漾二十四时”系列沉浸式的乡村生活体验产品,使乡村变得可观、可享、可学、可体验的“博物馆”,通过文化赋能产品。嘉善县姚庄镇沉香村、北鹤村分别基于本村的“橘文化”、“桃文化”,提炼“江小橘”和“桃花岛”品牌,创造特色景区,由传统单一的农产品种植产业发展为集民宿、餐饮、零售、文创、旅游休闲等融合的农文旅新业态综合体,通过文化赋能产业。  

(2)邀请大师设计建筑,显现“最江南”文化图景。各村重视存量建筑的活化再利用,邀请著名建筑大师进行设计,提升村庄建筑品质,打造高标准水乡风貌,显现“最江南”文化图景。比如,昆山市锦溪镇依托“昆山之链”项目,举办元点设计论坛暨大师联创工作营,汇聚国内外共15家知名设计机构、先锋事务所、知名院校和众多设计人员。清华、同济等5家知名院校和大舍建筑事务所等5家国内外先锋事务所的负责人张宁、孔宇航、李翔宁、张彤等国内外知名大师参与项目重要节点的设计,对昆山之链首秀之地、江南设计小镇中10个存量空间展开设计创作,充分利用闲置、废弃厂房,进行改造升级,如利用旧厂房改建的村委会、利用垃圾房改造的驿站、利用旧厂房改造的项目部等。通过汇聚设计大师智慧,盘活闲置空间、进行存量建筑设计,讲好昆山故事、推广昆链品牌。开弦弓村邀请同济大学李立教授设计中国江村文化园、驻村教授工作室等特色建筑,荣获多项国内外奖项,提高村庄建筑品质,打造“江村文化”品牌。

(3)创新宣传推广形式,提高乡村文化知名度。部分乡村在文化品牌的多元化宣传、推广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一方面,借助“名司、名牌、名人”等效应,叠加扩大文化知名度。比如,昆山市锦溪镇计家墩村、嘉善县姚庄镇北鹤村分别引入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和影响力的第三方公司乡伴文旅、杭商旅对村庄文化品牌的策划、宣传、推广进行整体设计;吴江区震泽镇众安桥村、平望镇庙头村分别引入著名第三方旅游产业品牌苏小花、田美美入驻,打造产业融合平台、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村庄江村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文化活动节、研学活动、论坛赛事等系列形式进行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比如,嘉善县姚庄镇北鹤村设置三月桃花节、八月黄桃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设置“江村文化”研学活动等,吸引大量外来游客前来参与体验。

3.5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实现村庄治理有效。

(1)落实乡村人才制度,建设特色田园乡村。村庄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一方面,村集体的领导干部由优秀的人才担任,在村庄的发展决策、招商运营、上传下达等方面起到领导指引作用,更好地促进村庄的发展。通过制定相应人才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入驻乡村,落实村级乡贤议事、调解等制度以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乡村建设工作中,要落实专业人员负责的试点要求。比如苏州市吴江区落实“设计师负责制”的要求,推进执行规划师、设计师、工程师“一村三师”驻村服务制度,加大驻村服务力度,大幅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此外,村庄产业的壮大需要有才能、有实力的乡贤能人,在产业运营、业态选取、宣传推广等方面发挥才能。众安桥村中“苏小花”品牌的入驻,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才制度的落实,其创始人谭桂芳是众安桥村本村人,在村庄中发展本土小众品牌的过程中受到了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等的多方支持,通过订单农业拓展业绩,提升农舍租金、解决村民就业,促进村庄农文旅产业的发展。

(2)搭建乡村创生平台,共创乡村实践样本。外来企业、人才、游客是塑造乡村的重要力量。搭建乡村创生平台,吸引外来创客入驻、对激发乡村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吴江区平望镇庙头村通过与各类机构合作,搭建年轻人、年轻品牌进入乡村的创生平台,促进乡创孵化营形成。与上海并上书文化发展中心合作推进的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端智库,实现产教融合、为本地引智赋能;浙江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员未来乡学院、苏州职业大学实践基地在乡村中的落地,是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机构探索。通过引入人才资源、社会资源和产业资源,为乡村振兴赋能;此外,还有苏州康养集团、苏州天文学会、腾讯SSV等创生力量的加持,构建了“政府—学院—企业—村民”的协同创生平台,共同打造多方力量共创长三角近郊乡村创生的实践样本。昆山市锦溪镇依托“昆山之链”项目和元点设计论坛平台,汇聚国内外知名设计大师智慧,进行存量建筑设计,盘活闲置空间、激发乡村活力。

3.6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实现村民生活富裕。

(1)创新合作运营制度,发展村庄集体经济。为提高村民及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强民富的发展目标,各级组织都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比如,嘉善县创新探索“飞地抱团”,依托“县域统筹、跨村发展、股份经营、保底分红”的发展模式,以村集体入股“飞地抱团”强村项目,实现村集体创收。姚庄镇系统谋划探索多元资金集成进乡村、市场运营集成进乡村、共富模式集成进乡村的“三集三进”机制,一体贯通全生命周期的产业乡村运营新机制,形成投入放心、运营规范、发展有序、风险可控和红利彰显的运营体系标准,为美丽经济的高效转化和“千万工程”深化再升级提供有力支撑。沉香村、北鹤村深化实体化公司架构体系,建立县、镇(街道)、村三级乡村振兴公司,鼓励不同所有制、不同主体加强合作与联合。建立乡村振兴公司实体化架构体系,以市场法人形态进行设置,允许三级公司资本融合、产权清晰归属、权责明确设定、红利依章享有。创设项目准入、评价、监测三套标准,配套“投资公司+运营公司+风投公司”的专业化运营体系,使市场活性充分深入乡村振兴发展全程。乡村振兴公司通过入股势通科技,使村民变为“股民”,共享发展红利。缪家村村党委聚焦群众致富增收,通过稳定工资性收入,拓展财产性收入,增加股金分红、民宿开发等补充性收入,探索形成推动农民增收的“六金”模式(具体包括:薪金、租金、股金、福利金、养老金、创业金),每年为村民发放各类福利、分红,年均发放400余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480余万元,连续三年实现村级分红,并以“六金”模式,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元,稳步实现村强民富的发展目标。  

(2)引入第三方公司或成立合作社,实现村庄策划、规划、实施及运营一体化。昆山市锦溪镇计家墩、顾家浜、朱浜村,嘉善县姚庄镇沉香村等村都引入乡伴文旅集团,嘉善县姚庄镇北鹤村引入杭商旅公司,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引入苏州江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吴江区震泽镇众安桥村通过镇、村集体与第三方公司成立苏州市众安文旅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负责村庄整体运营。整体思路都是首先基于村庄现状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整体策划村庄运营方案,围绕乡村空间结构,导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各村乡村振兴品牌;其次基于运营方案协同相关技术单位提出村庄规划建设方案,并在运营单位的总体协调下助推社会投资主体进行项目实施、产业运营等后续环节,对村庄整体策划方案、规划策略、项目实施、产业运营等进行一体化设计。整体开发实践流程主要包括:前期策划(明确现状、策划主题、产品定位、运营规划、业态策划),运营总规(包括品牌招商、产业导入等),项目设计(建筑、景观、场景设计等),工程建设与产品开发(同步进行)和项目运营阶段(乡旅产品及服务需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反复调整、不断优化)。运营方把控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在策划、规划阶段即对建设、运营的内容进行设计和预期,避免了设计、建设、运营的冲突和矛盾,大大地提高了效率,保证了项目的落地和运营。 

以计家墩村为例,地方政府引入第三方公司乡伴文旅集团、将整村宅基地二十年的经营权出租给乡伴文旅集团,乡伴文旅在前期阶段对村庄的现状情况、总体定位、发展策略、功能分区等进行详细的调研梳理,并基于此负责村庄的策划、规划、实施及运营一体化等设计,以创新创客的民宿集群为载体、广聚人才、汇集产业、项目资源,引入实施理想村项目、打造新乡村生活样板。乡伴文旅在获得房屋建筑经营权后将这些闲置的农房和宅基地通过改造之后变成独具特色的田园乡居民宿建筑群。作为一种乡村生活自居房,乡伴文旅以社区民宿的方式进行运营与管理,采用产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方式,一次性销售20年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同时附赠民宿业主半亩田三年的使用权,由业主们在自留地上自行耕种,体验农耕劳作的乐趣;租户除可以进行房屋修缮外,也可在保证满足风貌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心意拆除翻建。对于社区民宿的使用方式,乡伴文旅采用了自住和托管两种方式,长租业主们既可用于自己居住,也可托管给乡伴文旅当民宿出租,按短租房的形式出租给游客,获得的收益以6(业主):4(托管方)的方式分成,通过托管合作的方式将业主的利益最大化。通过整村规划运营,有助于项目后期阶段设计、运营的稳步推进。

其中,村集体把控整体方向,提供土地流转等中介服务,负责政府、第三方公司(或合作社)、与村民之间的组织协调,为第三方公司(或合作社)和村民争取政策、项目上的优势;第三方公司(或合作社)负责村庄产业的运营管理、市场推广,指导农产品的销售与定价;村民变身股民,积极主动参与乡村发展。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实现村庄管理一体化、内外资源统筹协调,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提升。


往期回顾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乡村调研小记(前言)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乡村调研小记(一)——开弦弓村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乡村调研小记(二)——众安桥村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乡村调研小记(三)——庙头村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乡村调研小记(四)——缪家村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乡村调研小记(五)——沉香村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乡村调研小记(六)——北鹤村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乡村调研小记(七)——计家墩村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乡村调研小记(八)——顾家浜村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及周边乡村调研小记(九)——朱浜村